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学生活
霜降养生:饮食做好“润”与“暖”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科普网 【字体: 打印
□ 李东烨
营养课进行时
10月23日,我们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顾名思义,霜降意味着气温骤降、露水凝结成霜,也预示着冬天的脚步日益临近。此时养生,重在以“润”防秋燥、以“暖”御寒冬,而要实现这两点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膳食。
饮食原则:补而不燥,温而不热
霜降气候呈“寒”“燥”并存特点:白天秋燥未消,人体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等问题;夜晚寒气渐重,可能引发肠胃不适或关节酸痛。因此,饮食应兼顾“润燥”与“御寒”,避免过度滋补引发“上火”。
从营养学角度看,霜降时节宜多摄取三类食物:高水分食物如梨、银耳、冬瓜等,能直接补充身体流失水分,缓解干燥;高膳食纤维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绿叶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秋冬便秘;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禽类、鱼虾等,可增强免疫力、帮助御寒,且更易消化。
此外,还应遵循“少食生冷,适当温补”的原则。“温补”并非盲目吃辣椒、羊肉等辛辣燥热食物,过量食用会加重秋燥。建议以“平补”为主,搭配少量温性食材,如粥中加桂圆、红枣,或在煲汤时放入生姜、山药,既能暖身,又不易引发燥热。
重点补充这三类营养素
一是维生素A:保护呼吸道,抵御干燥。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健康,增强防御能力,同时改善皮肤干燥。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中的维生素A可直接被人体利用,建议每周食用1-2次动物肝脏,每次50-100克。胡萝卜、南瓜、菠菜等植物性食物富含的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适合日常食用。
二是钙:强骨御寒,预防骨质疏松。中医有“寒从脚下起”的说法,霜降后气温下降,人体对钙的需求增加。钙不仅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参与体温调节,充足的钙能帮助身体适应低温,预防骨质疏松。
牛奶被称为“天然钙库”,每100毫升牛奶含钙约100毫克,吸收率高,建议成年人每日喝300-500毫升。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以及芝麻酱、虾皮也是良好的钙来源,但后两者需注意适量食用。
三是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预防呼吸道疾病。维生素D在日常食物中含量较少,主要靠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但秋冬衣物穿得多,靠阳光难补够,建议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补充:一般人群每日补10微克,65岁以上人群每日补15微克。
膳食纤维:肠道健康的“守护者”
秋冬人们活动量减少,加上饮食中肉类、温补食材增多,易出现肠道蠕动减慢、便秘等问题。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帮助身体调节血糖和血脂,是霜降养生的“肠道守护者”。
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主食用燕麦、糙米、玉米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如早餐喝燕麦粥、午餐用糙米饭;多选择荷兰豆、彩椒、菌菇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每日摄入300-500克;食用苹果、梨、火龙果等水果,苹果带皮吃可摄取更多膳食纤维,每日控制在200-350克。通过合理搭配,即可健康度过这个秋冬交替的时节。
(作者系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普讲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