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在2025年全国科技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涞源县聚焦公众科普需求,全力打造“科普+”多元赋能模式,主动下沉服务触点,部门协同整合科普资源,优化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普+,启动矢志创新科学筑梦课堂。仲夏之日,万物并秀,6月19日-20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进河北(涞源站)活动圆满举行,反响热烈。焦维新、胡健民、王邦平3位老科学家分别走进燕赵学校、第二中学和涞源小学,为涞源县近800名师生带来4场多维知识盛宴。本次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点燃了他们心中炽热的科学梦、强国梦。
仰望星空,点燃航天梦想。焦维新老师为燕赵学校初二学子揭秘《载人航天与空间站》。他结合亲身研究经历,从空间站与航天飞机大比拼、中国载人航天的崛起以及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前景等方面将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建造历程、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奥秘娓娓道来。互动环节中,学生们争相提问,焦老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很燃。焦老师还为涞源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中国探月的创新之路》,讲述了“嫦娥”探测器如何一步步实现“绕、落、回”的壮举,当屏幕上出现月球表面高清影像时,有惊奇与向往在学生们眼中闪烁。
跨界智慧,揭示学习真谛。王邦平老师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为题,巧妙融合科学思维与人文积淀,以古训为引,向燕赵学校的师生们阐释了广泛涉猎、触类旁通对深层理解与创新的关键作用。他鼓励学生们要突破学科藩篱,建立跨领域知识网络,培养真正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探索极地,解密地球脉动。胡健民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亲历南极,探索地球演化奥秘》的震撼旅程。从冰川的轰鸣到岩石的年轮,从亿万年的地质密码到南极生态的脆弱与坚韧,通过珍贵的岩石标本和极地影像,生动揭示了这片白色大陆如何成为解读地球气候变迁与地质历史的“无字天书”。他以“南极探险者”与“地质科学家”的双重身份,用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分享了艰苦又浪漫的南极科考历程,让学生们仿佛置身南极之巅,与地球的呼吸同频共振。